上几乎所有人、动物都淹死了,只剩下伏羲、女娲兄妹。太白金星叫他们结婚,
生育后代,
但他们认为两人是兄妹,
便不肯答应。
但是如果不这样人类就会灭绝。
他们提出,
如果能将割成许多段的竹子再接起来,
就可以结婚。
后来果真把竹子
接上了,而且下许多竹节。两人还是不愿答应,又提出,从两座山上往下滚两盘
石磨,如果石磨能滚合到一起,就可以结婚。但是当石磨又合在一起后,他们仍
然不肯答应。
女娲又出了一个主意,
如果伏羲能够追上自己,
就可以成婚。
结果,
伏羲始终追不上女娲,
一只乌龟教伏羲从山的另一面沿著相反的方向追赶。
女娲
没有防备,
果然一下子被伏羲抱在怀里;
两人只好成婚。
由於伏羲、
女娲的成婚,
才传下了后世的人烟。
唐代杜佑说:
「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,伏羲氏制嫁娶,以俪皮为礼;五帝驭时,
娶妻必告父母;夏时亲迎於庭;
殷时亲迎於堂;周制,限男女三年,定婚时,
六礼之仪始备。
」
在伏羲氏时代,
人们以渔猎为主,
以兽皮为贵,
所以在结婚时,
男方向女方送两张鹿皮,
也就是所谓的
「俪皮之礼」
,
我国古代嫁娶的俪皮为礼,
是婚姻礼俗的开端,大戴礼感志篇:
「凡淫乱生於男女无别,夫妇无义。婚礼享
聘者,
所以别男女,
明夫妇之义也。
」
通鉴外纪:
「上古男女无别,
太昊始设嫁娶,
以俪皮为礼。
」春秋公羊庄二十二年冬,公如齐纳币。何休注,引纳徵礼而申之
曰:
「俪皮,鹿皮,所以重古也。
」以俪皮作婚姻的结合,是表明俪皮通婚,早以
成俗,由圣人采取而制定礼法;之后,除了「俪皮之礼」之外,还多了「必告父
母」
之礼;
到了夏商,则又多了
「亲迎於庭」
、
「亲迎於堂」
的礼;
至周代的时候,
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,
《仪礼》称之为六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