拥抱撒哈拉
一辆深绿色的旧吉普车在高低不平的沙石路上颠簸前行。车内有5个人,阿拉伯司机哈里、德国人克劳斯、克里斯蒂安、蕾娜特和我,蕾娜特是我们之中唯一的女性。突然,吉普车在一声巨响的同时,斜停在路中。一阵惊慌之后,司机哈里从容地说,“别紧张,是轮胎被扎破,换上新轮胎就行了。”这一幕发生在从突尼斯杰尔巴岛前往撒哈拉大沙漠的途中,我和3个德国朋友计划在突尼斯境内深入撒哈拉,进行历时7天的探险之旅。还没有见到撒哈拉的真面目,吉普车先抛锚了。
哈里很快就换好了新轮胎。正要继续赶路,忽然看到崎岖的车道上尘土飞扬,一辆辆崭新的越野车飞驰而过,世界越野车大赛突尼斯站正在举行。我们只好停在路旁等待,我一边看一边想,要是我们也有一辆这么棒的越野车该多好啊。
到达撒哈拉边缘的一块绿洲吉兰堡(Ksar Ghilane)已经是中午了,200多公里的路程竟行驶了5个多小时,这里是我们探险之旅的起点。两位阿拉伯向导早已在此等候多时,哈里向我们简单地作了介绍。年纪大的叫萨拉姆,六十多岁,一件破旧的长袍裹着瘦小的身躯,看起来很不协调,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坚强和刚毅。年轻的叫莫罕默德,虽然才二十几岁,却显得成熟而老练,着装也有些时尚,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阿拉伯人的智慧和光芒。他们身旁有6只高大的骆驼和堆成小山似的生活用品。我们6个人和6只骆驼组成了一支撒哈拉探险队,蕾娜特被推举为领队,她已经近60岁了,曾多次组织撒哈拉探险之旅,很有经验,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。我们3个男人都是第一次来到撒哈拉,又不懂法语,与向导交流全靠蕾娜特当翻译。突尼斯人一般只讲阿拉伯语或法语。按照向导的指点,我们把阿拉伯头巾缠绕在头上,以防风沙和日晒,然后牵着骆驼,向撒哈拉深处走去。这里虽然只是撒哈拉的边缘,但已经感觉到她的博大和神秘。
4月中旬,天气不冷不热,很少虫蚊蛇蝎,是撒哈拉探险的最佳季节。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,激动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。不知不觉中天渐渐地暗了下来,我们找到一片平整的洼地作为宿营地。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,人人精疲力竭,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,用3个木杆支起一块大帆布,再把帆布的4个角固定住,搭起了一个简易帐篷。望着这个四面透风的新居,大家还是很满意。这种帐篷用料少便于运输,而且搭建拆卸也简单。正要坐下来休息,可野炊和取暖用的干柴还没有着落,我们又开始四处寻找干柴。茫茫大漠,干枯的树枝并不多,很长时间才收集到足够的干柴。
晚饭一般是阿拉伯烤饼和肉菜汤。烤饼是萨拉姆最拿手的绝活,他把面粉用水和少量的盐和成面团,拍成两厘米厚的大面饼,再点燃一堆干柴把地面的沙子烧热,然后把面饼埋入热柴灰和沙子之中。大约20分钟后,取出面饼,拍掉灰土就可以吃了。这种烤饼外焦里软,越嚼越香,是阿拉伯人的主要食品。肉菜汤由莫罕默德献艺,他把一口大锅架在火上,然后把几块带骨头的羊肉、各种蔬菜和作料放在锅里,煮上半小时就闻到肉菜的香味了。能在撒哈拉大漠中吃到鲜肉真不容易,这么炎热的天气肉很难保存。我问莫罕默德怎么保存鲜肉,他说,“用塑料薄膜把羊肉紧紧地包裹起来,里面不留空气,肉在真空中细菌无法侵入和繁殖,所以能保存很长时间。”
太阳已经落山了,四周一片漆黑,我们围坐在火堆旁准备就餐。刚端起饭碗,突然又刮起了大风。一阵风沙过后,碗里肉菜汤上立即漂起了一层细沙。虽然我们曾有所准备,并设想了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,但伴着风沙野餐还真的没有想到。也许是实在太饿了,连沙带土喝完肉菜汤,并没有觉得不适,倒引起了食欲。吃完晚饭,风也停了,好像这场风沙是伴随我们的晚餐而来,又匆匆而去。
|